7月24日,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建筑行业开拓创新 “中国建造”成就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四》,全文如下:
近五年来,全国建筑行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积极参与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发展建设,发挥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作用。
建筑业规模迈上新台阶
近五年来,建筑行业生产规模、建设能力屡创新高,队伍持续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承揽工程量快速扩张,建筑业总产值迭创历史新高。2012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工程承包合同24.7万亿元,2016年达到37.4万亿元,是2012年的1.51倍。2013-2016年,全国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总量年均增长10.9%,年均增量达3.2万亿元。2012年,建筑业总产值现价总量为13.7万亿元,2013-2015年,年均增加1.4万亿元,2016年,建筑业总产值历史性突破19万亿元大关,达19.4万亿元,是2012年的1.41倍。2013-2016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0%,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
建筑队伍持续壮大,行业实力显著增强。2016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数达5185万人,是2012年的1.22倍。2013-2016年,年均增长5.0%。建筑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大,2016年资产总计18.2万亿元,是2012年的1.63倍,年均增长13.1%,行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建筑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近五年来,建筑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行业集中度和区域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国有建筑企业优化重组步伐加快。近五年来,建筑行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地区、所有制的界限,采取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形式,不断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兼并重组取得重大突破。2016年上半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斥资310亿元收购中信股份地产及物业项目;下半年,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大资产置换和非公开股份发行方案。通过改革重组,一批国有建筑企业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力,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筑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近五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资质结构渐趋优化,高资质等级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6年,我国特、一级建筑业企业数量较2012年增长21.1%,占全部建筑业企业个数比重为12.4%,比2012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特、一级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房屋施工面积和从业人员数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达到73.7%、64.6%、70.3%和53.2%,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9、1.6、6.2和6.1个百分点,具有较高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对全行业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各大区域板块均衡性有所改善。2016年,东、中、西地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分别为10.9、4.7和3.8万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33.5%、47.6%和58.0%,年均增速分别为7.5%、10.2%和12.1%。三大区域建筑业均实现较快增长,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增速更快。中部和西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4.0%和19.9%,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1.1和2.2个百分点,地区间发展的均衡性有所改善。
建筑技术实现新突破
近五年来以来,建筑业企业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引领传统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批重大建筑技术实现了突破,部分施工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具有世界水准的工程项目不断涌现。
强化研发,企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2016年,建筑业企业自有施工机械设备总功率突破3亿千瓦,动力装备率为5.9千瓦/人,比2012年提高了0.3千瓦/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施工设备,如大型地铁盾构机、大型挖泥船等,打破了国外成套施工设备垄断,成为我国地铁建设、海岛吹填等工程的推进利器。
破解难题,部分建筑技术世界领先。近五年来来,建筑业施工技术水平实现了新跨越,高速、高寒、高原、重载铁路施工和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以及大型机场工程等建设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攻坚克难,世界顶尖水准的建设项目批量涌现。有标志着中国工程 “速度”和“密度”、以 “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为代表的高铁工程;有标志着中国工程 “精度”和“跨度”、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工程;还有代表着中国工程“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代表着中国工程“深度”的洋山深水港码头及代表着中国工程“难度”的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等。这些超级工程的接踵落地和建成,成为彰显我国建筑业设计技术和施工实力的醒目标志。